(一) 项目背景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立足于长三角经济的核心地带--电子商务之都的杭州,结合《杭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杭州市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自2009年进行课改至今,成果颇丰:2012年成为浙江省课改基地,2013年被评为省骨干专业,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后,成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又被评为浙江省品牌专业。随着专业的发展与进步成功涌现出了像王欣老师这样的浙江省电子商务名师,带领教学团队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创新了“三元融通、学训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三强化、两并重”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企业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社会中已形成了“学电子商务,找开元商贸”的独特专业品牌效应,在全国、省、市的职教界与电商行业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招生就业(升学)供求两旺。

学校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团队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专业教师,推动专业更快、更优、更强的发展。在品牌专业建设期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争取形成在全省专业教学教研中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专业教学团队。

(二)项目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三名工作”建设为契机,以“名师带动、全员发展”为总体目标,进行有成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培养高层次教育教学专业人才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通过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和可资借鉴的新模式,打造电子商务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2.具体目标

通过“三名工程”建设,进行切实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致力搭建起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和名师领衔人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着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中青年梯队,整体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综合素养,探索产教融通新路径,推动品牌专业建设,形成一个”业务精、能力强、水平高“的专业师资集群,并幅射全省,为全省中职电商专业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三)主要做法

1. 以师德培养为团队建设核心

 电子商务团队建设主要以师德培养为建设核心,定期开展成员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案例分享”、“自评互评”、“交流学习”、“师德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团队成员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塑造一支具有”职教情怀、敬业精神、素质过硬“的优质职教师资团队。

2.制定师资队伍培养方案

“三名工程”建设为契机,电商专业也制定了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致力专业教师培养、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指导和帮助全体电子商务组教师在工作中有成长、有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遵循“专业带头人——青年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四层梯队”培养方案,每位教师根据所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得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培训和实践,力求使每一成员实现师德修养出样板、课堂教学出质量、课题研究出成果。发挥他们在本学科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力争形成“名优群体”效应。

 

每一成员建立个人档案(包括纸质的和电子档案),以记录每个成员的成长足迹。包括个人发表教研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笔记、教学反思、获奖证书等资料,为今后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也为团队建设后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

3.注重“一课一赛一文“的“青蓝工程”培养

电子商务师资团队目前共有19人组成,其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占比42.1%,青年教师比重较高。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对于青年教师的“一课一赛一文“的“青蓝工程”培养工作成为建设的重中之重。

1)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多听课多学习,加速自身成长。

2)三年内青年教师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研究专业课堂教学新模式,专注于某一门课程并要有新意有亮点。

3)每学年青年教师需至少参与一次竞赛辅导,指导学生参与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4)青年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可从课堂教学、竞赛、参与学校或教研组项目等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有思考实践基础的论文。

5)教研组通过讲座、专题学习、培训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每学年都有一定成长与提升。

6)每学期教研组对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一次技能比武(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展示、技能(首页详情页设计、网络营销策划方案)比赛等),选拔优秀人员推选到学校参加市级比赛。

4.科研兴教,重视教育教学研究

1)借着“三名工程”的建设工作,团队成员应多参与课程的开发与教材的编写工作。积极参与国规教材、省课改教材的编写, 每人每年至少要承担一本教材的一章节的编写工作,在搜集资料、整理文字、编写成文的过程中积极学习电商领域新知识与新技能,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与文字表达能力,以更有效的提升教科研能力。

2)团队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如:现代学徒制、选择性课改的探索,并取得相应成果。团队在一个建设周期内至少要完成一个专项研究课题并撰写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市级及以上课题、论文获奖)或专著,丰富本学科教学的理论。

3)结合市里及学校的要求,团队成员每年应积极开发适应于学校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和选修课程方案,可通过小团队合作形式,制定出选修课的课程方案及微视频,通过选修课程训练学生某项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学习。

5.共享教学资源,提升团队内涵

我们电子商务师资队伍是一支融合多科专业、任教多门课程的团队。其中包含《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商品拍摄与处理》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每个备课组都包含了资深骨干教师也不乏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因此做到资源的有效共享也能使备课组整体水平获得提高。

 教研组定期召开分备课组会议,并且由各备课组长牵头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供整个备课组老师交流互用。在收集整理过程中,着重对资源较少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添加,并丰富教学资源形式,如习题、微视频都需老师们自己制作或收集。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明显提升团队教学水平和内涵。

 

(四)实践效果

“倾情投入,让一个团队如此精彩!”2016年电子商务组荣获了杭州市劳模集体的称号,是整个杭州市教育系统两个劳模集体之一。拥有荣誉后我们倍加努力, 2017年浙江省名师工作室成立,更是对专业师资培养成果的肯定和推动。

学校肯定:每年全校各类先进表彰照例在教师节,学校“先进教研组”及“群体师德先进集体”是两个最重量级的集体奖。“先进教研组:电子商务组”、“ 群体师德先进集体:电子商务组!”随着校长通报奖项,我们电子商务教研团队17位老师又一次成为全场教师目光的聚焦点。其实,电商组已经是多次“双优”组室,他们有这个实力,是学校的焦点组室。

各类嘉奖:电子商务组获得了各级各类的嘉奖:“杭州市劳模集体”、“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优秀单位”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杭州市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市中职电子商务学生专业技能团体一等奖”、“省电子商务大赛获团体一等奖”、“省中职电子商务教师技能大赛省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中职专业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市级论文、小课题评比一等奖”、……

1.建立起了一支“术业有专攻”的师资队伍

电子商务团队共19人,中高职称比例协调,专业教师与学生数之比1:20.8,“双师型”教师占比100%,学生满意度高于94.61%,同比增长4.19%。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硕士学历

双师型教师

人数

5

10

5

19

占比

26.3%

52.6%

26.3%

100%

 

电子商务团队的教师各有专长,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擅长说课、有的擅长教科研、有的擅长带学生竞赛、有的擅长备战高职技能考,“术业有专攻”也得益于师资培养方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引领。

近三年师资队伍建设颇有成效,教学团队总体水平提升,目前拥有省名师1名,省课改先进个人1名,杭州市级优秀教师1名,系统级优秀教师2名,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1名,杭州市黄炎培杰出教师1名,1名杭州市级教坛新秀、3名系统级教坛新秀,且双师型比例100%。

2.收获了颇丰的师生竞赛成果

2016、2017年是我们组获奖突飞猛进的一年,也是我们进行多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显现,在各级各类师生竞赛中,我们的师资团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3.切实增强团队教科研水平

我们电子商务团队教师有一个分层情况,中年骨干教师大多是计算机方向出身,青年教师是电子商务、教育技术等专业毕业,几乎都是理科出生,在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方面没有很多优势。正因如此,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认真落实了“科研兴教”理念,通过组织教科研专题研讨、讲座、教师间相互交流评比,教师明确研究方向,这几年我们团队的教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取得了不少教科研成果。

(五)思考与体会

自从品牌专业建设以来,在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名师王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团队建设颇有成效,团队凝聚力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我们深谙“名师出高徒”精髓,师资队伍的水准决定了育人的高度。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全情投入,营造出了敢承担、敢拼搏、敢竞争的良好风貌。借“三名工程”建设契机,我们踏实有成效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也为我们的品牌专业建设奠定了师资软实力基础,我们将继续前行,更扎实的做好品牌专业建设。